首页 > 命理 > 百家姓 > 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制度更改

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制度更改

   来源:占星咖    阅读: 2.8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同时期的姓氏制度都不同,也有着许多的改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应用对于女子也变得不一样,而这其中的改变又具体到了哪些方面?

那么,本期中国姓氏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制度更改。

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制度更改

到春秋以后,夫氏在女名中逐渐减少并近乎消失,那一时代青铜铭器中的妇女名,姓前冠以父方姓氏的逐渐超过了冠以夫方的。这似乎表明了社会上姓氏已经逐渐混一,女方出嫁冠以父亲的氏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去追溯古老的姓了。到了战国时代,史书中出现的各类女子就普遍称氏而不称姓了。它有力地证实了当时社会上姓的联系日益淡薄,古老的姓对于人们只剩下了观念上的亲属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族氏在起作用,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取代了姓,由此导致氏姓合并,终于统一。

中华姓氏的郡望与堂号过去我们经常能看到,民间嫁娶的名帖上或官宦人家的府第上写着诸如“陇西李氏”、“彭城刘氏”、“三槐堂”、“西河堂”之类的字样,在今天的大多数人看来已经有些不明所以,然而在当时却是关乎有关人家的地域来源或血统所出的重要标志。今天,如果我们要确知上述在李、刘两个姓氏之前的“陇西”、“彭城”的含义以及“三槐”、“西河”的具体所指,还必须从郡望、堂号这两个概念说起。

关于郡的历史概况郡望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郡中望族的意思。在过去,由于居住在某一个地方的某个家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成为着名家族,能够获得别人的羡慕或仰望,而所居住之地又被通称为郡,因此其家族也被称为郡望。当然,关于郡望的定义还有另外一些解释,认为它是“某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

上述无论从何种角度解释郡望,我们都可以发现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中之一是其居住地郡,另一个才是其家族本身。也正因如此,如果我们要对郡望作一系统了解,必须先来看看什么是郡,然后才是郡望问题。我们在这里,首先来看看郡的问题。

在春秋以前,行政区划或行政建制是以与国王关系远近的分封为基础的,称为封国或封邑,诸如齐、鲁、宋、陈、蔡等都是如此。

但随着周王的衰微和各诸侯国的强盛,特别是一些强国对疆域的广泛开拓,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又要避免重蹈此前周王依靠血缘关系进行分封而引起尾大不掉的覆辙,于是,春秋时的秦、晋、楚等国先后创立了“县”、“郡”等行政建制,用以代替传统的封建制。在这两种建制中,“县”出现稍早且大多设在内地,“郡”则大多设在边境地区的地广人稀之地,以后才逐渐在内地推行。

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早期的“县”、“郡”似乎还不像后来那样县统辖于郡,而是县的地位略高于郡。能够说明这一问题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春秋末年的晋国,是说其权臣赵简子在晋定公十九年(前493)的一次军事行动之前向将士许愿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其中所提及的上大夫地位无疑在下大夫之上,在立军功之后所获得的奖赏没有理由比下大夫低,因此也可知至少在当时的晋国是县高于郡的。

只是在后来,有关国家设立在边境地区的郡大约由于面积较大且逐渐繁荣等缘故才与县的地位发生置换,或者在较多实行这一制度的秦国随着势力的扩张而把它推广于新占领的地区,从而在战国时形成了郡下设县的新格局,并在秦朝统一以后正式“废封建置郡县”,确立了以郡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

八字命理
出生命理
相术
起名
企业取名
店铺取名
游戏名字
百家姓